302 Found


Powered by Tengine
tengine
首页 > 专栏  > 正文

图像魔术师——齐白石&毕加索

2016-04-21 11:55
来源:中国电子银行网
作者:时向东
字号:
核心提示: 整个二十世纪,中国艺术家在国际的知名度无人能超越齐白石,西方艺术家国人能叫出名字的非毕加索莫属。

  整个二十世纪,中国艺术家在国际的知名度无人能超越齐白石,西方艺术家国人能叫出名字的非毕加索莫属。

  很多人会觉得这么讲是高抬齐白石了!前年在布拉格路遇大雨,偶然蹴进一个带画廊的小院,主人得知我们来自中国,口中竟然吐出一个中文名字“齐白石”,让我大吃一惊!也许这就是她对中国艺术和艺术家的唯一认知,也正说明了白石老人的知名度。

图像魔术师——齐白石&毕加索

  齐白石享誉国际有三个机缘,首先是1922年陈师曾将其作品带至日本展出,一展成名,是年齐白石已近60岁;其次,北平艺专火上浇油,民间画家齐白石变身教授,白石声名再度鹊起;新中国成立,齐白石作品与新社会朴实、民众化的欣赏趣味相投,加之老乡毛泽东的垂爱,白石之名如日中天,各种光环纷纷降临,去世前一年还获得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金。

齐白石:萝卜蝈蝈
齐白石:萝卜蝈蝈

齐白石:虾
齐白石:虾

  毕加索就不用说了。除了十分擅长利用宣传来创建个人威望与光环,也拜托他对艺术形式的极限拓展,对同时期各种艺术形式和主张的引领。从此,西方艺术彻底走出了传统绘画的欣赏趣味。之后数十年,无论学术层面、商业活动、展览和拍卖,毕加索的影子始终挥之不去。以至于在许多国人眼中,看不明白的作品都以为是毕加索画的!

毕加索自画像1906
毕加索自画像1906

毕加索自画像1907
毕加索自画像1907

  白石老人生于1864年,1957年9月去世,享年94岁。毕加索1881年出生,1973年4月去世,享年93岁。两位大师都长寿,生活、创作年代大部分重叠。齐白石总是以老人形象示世,这可能跟他60岁出名而被媒体关注有关;毕加索的样子似乎永远年富力强,各种毕加索图像总是充满旺盛的生命力。

  视觉经验

  网上看到许多对齐白石、毕加索的评价,褒贬不一。对齐白石的评价是画得太简单,对毕加索相对客气,直说看不懂。

毕加索:奥尔伽
毕加索:奥尔伽

  艺术,尤其是绘画,是非常直观的视觉感受。同时,视觉感受也是因人而异。艺术家会被日常环境中的很多细节所打动,但普通人在这细节没有被艺术化呈现之前,几乎是视觉麻木的。在不爱文艺的人眼中,艺术是无聊的,只是画儿而已;在文艺青年眼里,艺术是精神的必需品,甚至一幅一般的作品都充满艺术光辉。从较为专业一点的眼光来看,艺术是一种比较和萃取,好的作品才能接近艺术目标,一般的作品使用艺术二字是对精神产品的亵渎。

  说白石老人画得差的人,终于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台阶。原来齐白石也画过这么工细的作品!美术馆展出齐老先生的工笔鸟虫,在非专业人员看来,它的震撼超出了“栩栩如生”、“惟妙惟肖”此类描述艺术的的词汇,折服了。毕加索早期的素描和蓝色时期的写实性作品也容易被看“懂”。看来艺术必须体现再现的技巧以及美丽动人的故事。

齐白石:工笔草虫
齐白石:工笔草虫

  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视觉经验的问题。中国人用观看工笔画的既往经验去解读西方绘画,自然会钟情于传统写实油画中真实的表现。至于毕加索的作品,只能通过故事去理解和领悟。这也不怪,西方民众也未必看得懂毕加索,更不要提齐白石啦!白石老人的画里面除了中外视觉都能“懂”的活灵活现的虾、小鸡等等,还有很多中国人生活中独特的细节和文化基因,这可能是普通外国人难以领会的。

  至于中国人看毕加索,现在应该是好了很多,归功于近些年艺术的传播,艺术爱好者与日俱增,读艺术史、在网络中查阅海量的资料、图片,以及出国旅游开拓的的眼界,这些都在丰富我们的视觉经验。

毕加索:镜子前的女人
毕加索:镜子前的女人

  标签式传播

  一切人、事、物都是一个符号,自然都有标签。在人们印象中,齐白石的标签是虾,徐悲鸿的标签是马,毕加索的标签是变型的女人。这种结果,在于既往宣传中对艺术家的标签化选择。中国传统以山水、人物、花鸟作为区分,西方近代以前则以人物、风景、静物分类。其实东西方的分类大体接近,只是中国历史上常以“尤擅”作为归纳,以此方式容易在读者中养成“齐虾”、“徐马”的印象。齐白石的虾不仅登诸报刊,还随着时代变迁印刷在脸盆、床单、窗帘以及教科书中,印象进一步固化在单一而海量的图像和文本描述中,非专业人士无缘一睹白石老人更多作品,自然难知“虾”外的精彩。

  齐白石少年学雕花,20岁始临《芥子园画谱》,先后拜乡里画师、地方名家习画、治印、读书、作诗,行万里路结各方名士。画画、治印,以艺养家。齐老画人物、山水,更画各种前人没画过的俗物,扫帚、箩筐,螃蟹、青蛙,萝卜、香菇,白菜、辣椒,无不生动自然。

齐白石巨制《山水十二条屏》
齐白石巨制《山水十二条屏》

  至于毕加索,他从来没有将自己固定在任何“主义”,他到巴黎以后,影响他的是劳特雷克,他早期的作品,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可以看出这种影响。蓝色时期、粉色时期,他依然是在写实的领域探索,从结构主义开始,毕加索对世界艺术的贡献出来了,此后名声大噪。可以说,毕加索作品风格的变化,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探索,就像是一部浓缩版的欧洲现代艺术史。毕加索就像是现代主义的一扇大门,使我们看到更宽广的艺术世界。

毕加索:亚维农少女
毕加索:亚维农少女

  齐白石和毕加索的共同点在于改变了世人惯常的视觉经验,创造了全新的审美趣味。白石老人画各种前人没画过的对象,扫帚、箩筐,螃蟹、青蛙,萝卜、香菇,白菜、辣椒,这就是他的生活,也是他的精神世界;毕加索一个情人能画出N种风格,油画、水彩,雕塑、陶艺,装置、版画,不断挖掘形式的力量。这就是他们的厉害之处!一个将内容无限扩展,一个将形式进行到底。

  审美趣味

  齐白石在中国艺术史上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个案,他的作品混杂了民间、商业和文人趣味,既不同于吴昌硕,也不同于之前的民间画匠和文人画家。它的创作走出了范式,走出了书斋。他画中的许多内容是文人画家不屑表现的,至于民间画家,缺乏综合修养,很难达到他的高度。

  民国时,西学强势,以徐悲鸿为首的写实主义,以林风眠、庞薰琹为首的现代主义已经从艺专向社会上漫延。但中国艺术的传统仍在顽强的延续、时有创新,齐白石就是这条路上的行者之一,此后的中国画、书法、印章,受他影响的人和作品当是最大量的。

  在齐的背景中,他是家乡的乡土文化和清末、民国上层社会文人文化的杂糅。乡土文化给白石提供了木雕、陶瓷、蛐蛐和白菜,文人文化赋予他诗书之气。此外,齐白石身上还有浓郁的商业味儿。文人画家系统对职业画家持请示的态度,但老头来自乡土,那里自古就有以绘事养家的画匠,自年轻时起,老人就是以此养一大家的。白石老人可以说是当代职业画家的鼻祖、艺术北漂们的榜样。

  欣赏齐白石光用平常心是不够的,国人认为艺术就是高超的技艺,因此,看到工细的写实油画和齐老爷子栩栩如生的工笔,大家都被震住了,原来老爷子画这么好,老毕十几岁就把写实技法给画透了,所以老爷子画大写意,老毕画大抽象,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啦。这是思维的问题,更是欣赏的问题,我们都属于乡土的审美体系。即使以文人标准来欣赏齐白石,也会感觉不对,老爷子身上的农民劲儿嘟嘟直冒,画中的许多内容都难登大雅,今天它们已宝藏于艺术殿堂,又另当别论了。这是以中国人的审美环境来看,如果换位为外国人,不知道他们怎么看。

  民国时期,许多外国人争相收藏齐白石作品,或许是因为他的名气大,也可能混杂着对东方艺术的猎奇。齐白石后来在谈到北平国立艺专外籍教授克利多时说,克利多“对我说过:他到了东方以后,接触过的画家,不计其数,无论中国、日本、印度、南洋,画得使他满意的,我是头一个。他把我恭维的了不得,我真是受宠若惊了。”克利多的原意已无从查找,但至少说明,克利多是站在世界看东方这一更宽广的视域来看待齐白石的价值。清末和民国,来华的外国人很多,他们潜心于对中国的记录和对中国文化实物的收集,老外见到的好东西比国人还多。但眼界虽然提升,由于文化的差异,很难说他们能完全理解中国文化骨子里的精神。

  话说回来,白石老人在世界上就是中国的一个标签,在我们眼里,毕加索也是如此,他是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个象征。在他们那个时代,齐白石和毕加索都是开创者,开创了新的内容、形式和趣味,影响深远。没有毕加索,西方美术史就会重写。没有齐白石,我们也很难想象20世纪的中国画。

  齐白石有一枚印章,印文为:“过我眼者,即为我有”,毕加索不曾刻过印章,但他说:“绘画是一门魔术艺术,我就是一个魔术师”。白石老人用毛笔、水墨和宣纸酣畅淋漓的享受着所拥有的美和幸福,毕加索穷极一生追求艺术的宽广自由,不断上演着图像、材料和激情的魔术。这也许就是艺术的神奇和让人着迷的根源。

 

责任编辑:王超

您有好的观点和精彩的文章,欢迎投稿。投稿邮箱:cebnetnews@cfca.com.cn 。

微信扫一扫,在这里读懂新金融。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电子银行网官方微信、浏览手机网站或下载官方APP(半刻金融)。

中国电子银行网官方微信 中国电子银行网手机网站 中国电子银行网官方APP
 
 
 
总是会有福利从这里发出……
手机上省流量看资讯
创新引领 半刻不停

 

新闻推荐

Copyright 中国电子银行网 2009,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5045998号—2.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96号

可信网站